五、财务管理_聚宝赞云供应链系统操作手册

陈勇专访:个行业头部企业超级转化率背后的4个核心步骤

嗨,亲爱的朋友,你好,我是朱柒柒。

最近我创办的图龙私域联合于冬琪商业笔记,策划了: 亿级业务创业者的新年规划 的 系列直播 ,在这期系列直播中,我们邀请了:

中信畅销书《超级转化率》作者--陈勇;模式设计鬼才&天使投资人--吴桂林;尚希科技创始人(聚宝赞)--毛若江;当下好物创始人--吴家淡;你我科技CEO --刘建;宁好宝贝创始人--赵伟;农机牛总经理--汪勇。

和这7位来自不同行业,经验丰富的资深创 业者, 一起复盘,探索 。策划这期直播的初衷是: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内容,给疫情下的创业者一些启发, 共同面对高度不确定性的。

第一场,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中信畅销书《超级转化率》的作者陈勇老师,和他一起聊聊他帮助个行业头部公司提高转化率的故事。本文基于他当日直播内容重新整理,核心看点如下:

熊猫不走用这一招转化率做到ROI1:

为什么钱都在业务各环节的细节里?

头部企业超级转化率背后的4个核心步骤

为什么头部企业愿意花几百万买基本功?

两个案例看产品快速出圈的核心逻辑

一、熊猫不走用这一招转化率做到ROI1:

(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)

大家都知道,熊猫不走蛋糕的主要业务模式,是用户在线上下单买蛋糕,熊猫不走会安排一个穿着熊猫公仔的快乐大使(工作人员),上门送蛋糕、表演节目。

所以,其他蛋糕卖的是蛋糕,熊猫不走卖的是快乐的氛围。这个公司靠着独特的定位,加上能管理好复杂供给和服务人员的强大执行能力, 创业3年实现了一年亿的销售额。

但是,快速增长的背后,熊猫不走蛋糕在转化环节上,也遇到过问题。比如: 为什么很多用户,打开了小程序微商城,结果没买蛋糕?

要知道对于蛋糕这个品类,没需求的用户并不会没事就来看看。所以大量用户流失,是不正常的。

经过对熊猫不走蛋糕小程序端用户旅程分析,发现阻碍用户转化的原因,总结下来就这么几个:

没找到合适的款式;

有款式,口味不对;

口味对了,样子不好看;

样子有了,不能配送到我的地方;

这些都满意,可惜价格高了;

这几个问题,除了“不能配送”是供给问题,没法短时间解决。剩下的,其实都有提升的办法。怎么做呢?

经过对用户需求的详细调研,陈勇老师发现,用户之所以会流失的原因,是因为产品选择太多,消费者在小程序遇到了选择困难症......

最终,陈勇老师为熊猫不走做了个集合产品,一个六选一的蛋糕卡:给小男孩、给小女孩、给男神、给女神、水果款、多拼款(适合聚会吃)。每个款式,选目前最畅销的一个蛋糕,精准命中一个需求,卡里自带优惠。

在判断用户没有被转化的第一时间,熊猫不走会把这张卡通过短信发过去,就靠着这一招召回短信,轻松帮助熊猫不走蛋糕实现了1:倍的ROI。

二:为什么钱都在业务各环节的细节里?

(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)

我们都知道,很多消费品品牌都会做电商, 电商的主要渠道,主要集中在京东、天猫。 其实关于电商有个经典的转化漏斗:曝光、点击、加购/咨询、下单。

乍一看这个模型很简单,谁都这么做嘛。但是细拆下来,大多数企业,常常每个环节做得都不够......

比如点击后、多少人真正打开了页面,这个指标被叫做 “到达率” 。大多数电商页面,抵达率都不会超过%。也就意味着,4个人点击了,至少有1个人根本没等页面加载完成就离开了。更不可能有后续的加购、支付等转化动作。

而这个指标在大多数情况下,完全可以被优化和提升。

通过优化图片大小 (大长图里将首屏板块拆成等分加快加载)、无损压缩、CDN加速、使用异步加载技术、就能提上去。

但是,用户打开了页面,加购物车的比例也常常也是不够高。因为很多电商页面就是一篇长长的产品说明文,要知道仅靠说明文,用户看懂了也未必会行动。

这里边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,是 你还得告诉用户“马上可以行动” ,并且还一定要塑造紧迫感和稀缺性,告诉用户“机不可失、时不再来”,这叫做“行动号召”。做足行动号召,选择有效的号召方式,加购物车的比例才有可能提升。

可是,加了购物车、甚至于都点了购买按钮,到了付款页,依然还会有很多人不付款。

为啥呢?有可能他付款到一半,一个电话进来了。接完电话就去干别的事儿了。干了一会儿,原先要付款的事儿,就忘了。

那咋解决呢?

付款本该是个瞬间完成的行为。 如果都到了该付款的时候,还没付款,要尽可能短的时间,给他追个提醒过去! 能5分钟,就不要等分钟,能1分钟,就不要等5分钟。通过催付SOP能提升加购支付率。

现在你知道,虽然乍一看,同样的漏斗,但是 处处是细节,细节之下到处都是钱。

三、头部企业超级转化率背后的4个核心步骤

(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)

所有提升转化率的故事,常常都是如此,几乎全是细节的优化。但是,往往令很多公司招架不住的是,细节优化的工作量太大。问题来了, 怎样能把这么多的细节全都发现、做好、之后还能保持稳定的好呢?

陈勇老师和我们分享了,超级转化率背后的4个核心步骤:

第一,理解平台的流量规律。

平台获客的规律,暗藏在平台的转化规律里,转化规律又藏在人性里,你一定要知道, 用户都想找适合的、便宜的,并且理解起来不费劲的产品。

这不是一个人的行为,而是所有人做出决策、完成转化,都要走类似的过程,所以你一定要理解电商平台的转化规律。

第二,虽然是同样的漏斗转化流程,但不同行业的“用户旅程”细节完全不一样。

作为品牌方,你必须按照用户真实的经历,从前到后走一遍。 用户下单需要被考虑的环节,全部串起来,就是用户旅程。 用户旅程成为了转化率提升的入口。

第三,根据用户旅程,建立每一个环节的标准SOP。

华为任总在引进IBM的流程化管理系统时,对团队提出的要求是:先僵化,后优化,再固化。所以,作为电商品牌,转化率想要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,最重要的是,品牌方要根据用户旅程, 建立每一个环节的标准SOP,对于消费者的每一个执行动作,做到最够标准化。

看到这里,你可能会问: 如何建立每一个环节的标准SOP呢?

答案是:拆解对标对象, 当你拆解了足够多的优秀对标对象之后,你就会找到各个环节的最优解,这样每个环节就有了参考值,你的团队才知道能做到多好,并且有了标准,才会有优化的提升空间。

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的是,被优化的点一旦被找到,要立刻形成新的SOP,以此形成稳定的转化率。

第四,带着自己的团队完整地体验“用户旅程”。

很多公司虽然在做电商,但是他们的团队,从来不会像一个用户一样去体验自己家产品的完整流程,这也是很多公司转化率做不好的原因之一。

所以,任何流程,任何SOP,你的内部团队,一定要自己体验一遍, 这样你才知道怎么做到,你的业务团队也才有底气相信自己能做到。管理者也能拿着标准,监督团队后续的行为。

循环以上四个步骤,好的结果,自然就会出现。

四:为什么头部企业愿意花几百万买基本功?

(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)

刚刚提到的这四个核心步骤简单吗?真的很简单,而且非常有效。

不管是华为荣耀、OPPO、创维、南孚电池、还是足力健、熊猫不走、八马茶业,这些知名品牌们,通常就会为了这么简单的方法,付上几百万的咨询费用。

在正常情况下,那些做出了知名品牌的企业都很强,为啥还会为了这么简单的方法付费呢,而且越知名的品牌付费意愿越强?

第一,一个品牌强,不意味着所有的环节都强。

一个能成功的企业,要首先做对了几件事:产品要好,要懂得如何花钱不断扩大流量、放大产品价值。这些,要不要去做、花多大代价做,是战略能力的体现。 战略对了,加上强执行,企业才可能有好结果。

但是,能同时做好所有战略环节落地的企业,哪怕是知名品牌,也是极少。比如,在社区团购上,美团可以把配送管得比谁都好,但是裂变营销就是做不过拼多多。

而且, 强,也不意味着到达了极限。 对大品牌而言,盘子越大,每个环节哪怕只是提升一点,总的增量也很可观,所以就更愿意付费。

第二,到了转化环节,大企业不一定知道怎么做。

一个公司的老板不可能所有环节都懂,而下面的团队也只知道自己行业,自己企业的做法。 很多更好的做法,团队和老板也未必有信息、有视野能看到。

退一万步,知道,也不意味着很容易做到,做不到就难免不信。团队没有“做到”的经验时,常常怀疑会压倒一切——“我们原先的做法,效果也不错呀?”

第三,做到要看执行。

能一次做到,不代表能次次做到。 管好执行也是不容易的,也需要管理者付出努力。

比如:做电商的,都知道评论区管理很重要。因为大量消费者下单前,会看着评论决策。但是,绝大多数企业,评论区管理做得都不好。

其实对于这个问题,只要建立一个简单的流程就可以解决。

要想管好评论,需要至少每天看6次评论区, 早起、9点上班、午饭前、午饭后、下班前、晚上睡前,各看一次,只有看得够勤,才会最快速度发现有哪些危险评论被排在了前面,才会启动对应的SOP来解决。

这就是个很简单的规则。但是,大多数的电商从业者,就是没有做。所以,即使很多企业知道“评论重要”,评论也还是管不好。

再比如:很多品牌的产品,客服/售前咨询是转化中的最后一环。

要 想把客服/售前咨询做好,常常也只是差一个流程:每天下班之后,和客服/售前咨询的伙伴们一起晚走半个小时。

晚走半小时干嘛呢?把今天所有的客服记录过一遍。

找到哪些做得好的,转化了用户?哪些做得不好的,有什么问题?不好的,在话术上改掉,好的,变成标准工作流程和话术,让所有人继承。只要坚持做天,绝大多数客服/售前咨询问题都会解决。

但是,大多数公司都做不到,所以才需要外部智力的服务。

当然,以上三点都不是最重要的。

为什么很多大公司愿意花费几百万去聘请外部的智囊团?

其实是老板的精力和经验不够用。

在很多场合,陈勇老师曾经问过企业家们同样的问题:你们在XX渠道,转化率是多少?企业家们基本都说得出来。

但是再追问下去,中间每个环节的转化率是多少?基本没人答得出来。

现场看数据、拆解一下,不少企业家差点儿痛哭流涕。拍大腿说:“当年我带着做业务的时候,这些环节都是我亲自优化的,效果不只这样呀!”

为什么会这样呢?就是因为老板的精力有限!在大多数企业,老板的见识,决定了标准。老板要盯到,事情才会发生。

要想每个环节的转化率足够稳定,老板自己得懂业务的全流程。懂全流程就先得投入精力,才可能懂!所以在不完全懂的业务全流程的时候,老板们自己也很容易满足。而且有的时候, 老板看到数据常常有局限性。

比如说,很多公司会对比同行,常常会发现自己做得远比同行好就会沾沾自喜。

再比如说,那些电商平台,也会告诉你 “转化率高于同行平均水平”。可是,你一定要警惕这个标准,你可能没想过,这个标准就有问题! 本来就不该比平均水平!因为平均水平是会死的。正确的做法是,是去对比最好,做到更好。

即使老板看到了全局,有时候想要提升转化率或者发生改变,也需要老板/中层管理者去“盯到”。 在大多数企业,老板的视线决定了员工的行为。

在阿里,有这么一个有意思的事:年时,微信支付的打开频率早就超过了支付宝。大多数城市,你进个餐厅,收款台肯定摆着微信支付的二维码。

但是,在阿里总部所在的杭州——也只有在杭州,全市都很难找到微信支付的二维码,收款台上常常只有支付宝。如果同样的覆盖率,阿里要是能在全国做到,也就不会有今天这么强大的微信支付了。

支付宝在全国做不到,却一定要在杭州做到。无非就是因为,老板们住在杭州,老板们的视线也在杭州。

于是,你会发现,在企业初创时,老板自己亲自盯每个环节,常常团队会做得更好。但是,当企业越来越大时,老板们能看见的和能聚焦的东西,反而越来越少。在看不到的地方,组织就在慢慢失控,问题也在慢慢累积。

而企业的成功,常常需要三个状态的同时实现:

第一,作为关键选择的战略要对。

第二,具体做业务时,要找到无数细节动作的最优组合。

第三,这个最优组合的状态,要可被团队复制、维持,并适应环境的变化。

无数正确的动作,才能造就一次成功。而一个关键错误,就可能满盘皆输。

五、两个案例看产品快速出圈的核心逻辑

这个部分,给大家分享两个案例吧。

一、徕芬吹风机如何在1年内做到月销售额过亿?

(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)

在年,新崛起 了一个品牌“徕芬高速吹风机”,公司年产品刚上市。 年,就已经做到月销售额过亿。它是 怎么做到的呢?

第一,是战略。 徕芬做的是戴森的平替。产品性能差不多的情况下,戴森售价几千的产品,徕芬只卖几百。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,平替的市场就会变大。

第二,则是战略之后的每一步动作。 徕芬启动营销时,没有选择传统渠道。他选择的就是短视频渠道。

冷启动短视频就带来了3万单的销售,近万营收。冷启动一完成,抖音也注意到了它。徕芬有了钱,也马上找各种合适的达人做种草视频。然后马上做品牌自播、投流,放大流量。

他 找达人时,也很独特 ,一般卖吹风机,肯定找女性、美妆领域的达人嘛,但是,同领域的达人早已不可能是价格洼地。可是,洼地在哪里呢?

答案是:在非常规、而又有目标用户可能出现的渠道。

比如,徕芬甚至找过一个军事博主。他在短视频里讲,中美的差距主要在科技领域,比如发动机、芯片等核心技术,发动机,就比如徕芬的高速无刷马达,话题转换无比顺滑,销量也还不差。这些博主拼起了徕芬的媒体矩阵。

而这些内容,正常肯定要尽快转化用户、完成购买,徕芬却会让不少短视频不要挂购物车。为什么呢?

不挂车,用户第一时间就买不到,转化率肯定有损失。但是,真想买的用户就会去天猫、京东搜索,天猫京东也想要用户。

平台一看,徕芬带来了流量,就会很开心,而对这种 自带流量 的商家,在天猫、京东的流量规则上,也是有扶持的,所以平台也会给徕芬更高的权重、更多的流量。

于是,靠着主动让短视频流量外溢,徕芬又快速做起了天猫和京东。

二、《超级转化率》是如何成为爆款畅销书的?

为什么《超级转化率》会成为畅销书,并且成为出版不到3年就加印了次的长销书?陈勇老师也透露,有以下几个方面很重要:

首先是:选题 , 轻易不要写书,一旦写书,就要写成经典,不然卖个三五个月就过时了,这是陈勇老师出书是给自己定的标准。所以,如果你也想出书,那么选题一定要谨慎,在市场需求和自己的写作方向上做好评估。

第二个是:用户的覆盖面 ,大多数商业书,面向企业家的,职场新人看了就觉得玄乎;面向职场新人的,企业家看了又觉得太浅;面对一个行业的,另一个行业觉得难以借鉴。

在写《超级转化率》的时候,陈勇老师有意把一部分章节面向企业家,一部分章节面向执行层。并且案例上,同时选择线上、线下、toB、toC、实体产品、服务型产品等多个领域,用户面一下子就可以覆盖很广的人群了,受众面广了,就意味着有可能购买你的书潜在用户基数足够大。

第三是:内容要好,对读者有价值。

内容好的定义是有系统的理论框架和极其丰富的案例,并且要通俗易懂。 写专业著作和写网络 文章有很大的不同,专业书籍属于严肃出版物,并且书籍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形式,郑重感很高。

所以,在写《超级转化率》这本书时,关于转化率就提出了3套实用转化模型,和让客户下单的转化六要素(每个要素按照引入-定义-用法-作用-案例-延伸-注意事项的结构来写), 并且包含了个线上和线下案例,有大案例也有小案例,最大的一个案例从商业立项开始写,到怎么一步一步帮助客户将电商月销量增长倍,超过字。

理论和实践案例都很完善,并且特意写的通俗易懂,导致很多读者还没看完就会发朋友圈推荐周围的朋友也去买来看,划线率和转发推荐率是一本好书的重要指标。

第四个是:不只每个人卖一本,想办法让买的人再买。

在一开始卖书时,一般的作者肯定也要巡回演讲卖书。现场来多少人,乘上个转化率,一般就能卖多少本。

但是,在卖《超级转化率》时,陈勇老师不只每个人卖一本。他会让老板们“要买给员工,而且要让员工们读完、写自己对照业务的读后感”。于是,快速冲高的销量,让书获得了电商的流量倾斜。

当然,还有很多细节,比如畅销书评论区的优化,造就了《超级转化率》的畅销。

最后,给各位创业者们总结一下:

在既定的战略下,成功,只能来自于找到无数细节的最优配置,并让这样的最优配置可被不断重复。

做到的套路就是:理解规则、拆环节、找对标、找到优化点、订立尽可能精细的SOP,然后让团队快速复制。

所以, 成功路上并不拥挤,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,哪怕是转化率的提升,看懂很简单,而做到很难。

今天就到这里,下期见~

原文链接:,转发请注明来源!